- 充值
- 帮助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汉江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创刊于1980年,前身为《郧阳师专学报》(1980-1992年)、《武当学刊》(1993-1998),《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2016年),《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1月改称现名至今),双月刊。学报自创刊以来,立足学术前沿,积极倡导理论联系实践的学术风气,努力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高标准的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中心的办刊原则,主动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服务,形成集学术性、师范性、科学性、地方性为一体的鲜明办刊特色。学报办刊特色突出,学术质量稳步提升,所刊论文的转载、题录、影响因子都位居同类学报前列,赢得了社会及学术界的广泛好评。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开设有:道教与武当文化研究、汉水文化与南水北调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文学与语言研究、新闻传播与编辑学研究、政治与经济学研究、农村教师发展研究、00后大学生研究、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教育与教学研究等常设栏目,其中道教与武当文化研究、汉水文化与南水北调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农村教师发展研究、00后大学生研究为本刊特色栏目。学报自创刊以来就注重地方文化和汉水文化研究,特别重视《道教与武当文化研究》、《汉水文化与南水北调研究》栏目建设,武当学开创者、杨立志教授亲自担任栏目主持人,学报曾一度更名为《武当学刊》。两个栏目自创刊以来从未间断,共发文800余篇,其中部分论文另结集出版为《武当文化研究丛书》和《汉水文化论纲》。该栏目的开设是为了充分利用学校自身所处的历史地理位置。汉江师范学院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地处武当山脚下、汉水之滨,拥有黄河、长江两条母亲河相夹、高原地带向第三阶梯过渡的地理区位,有深厚的文化底蕴。40年来,学报通过主办汉水文化与南水北调工程、道教与武当文化研究栏目,培养了较为庞大的作者队伍,并通过教学和科研工作,极大地弘扬了优秀的地方民族文化,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报在1993年武当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活动中功不可没,为申遗工作提供了大量的科研成果。“道教与武当文化研究”栏目在2002年被全国文科学报研究会评定为“特色策划栏目”,2006年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 《汉江师范学院院学报》严格遵守国家宪法、法律,严格遵守党的基本路线及国家有关新闻出版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严格按照办刊宗旨及专业分工范围出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主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认真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根据我刊的实际情况,将正确的指导思想、突破和创新的理念、克难进取的团队意志揉合于一起,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和形象。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1989
1988
1985